还羡慕金融行业吗?AI正在让华尔街人失业
看过《华尔街之狼》的人,大概都羡慕打几个电话就能几千万美金过手的华尔街金融男,然而如今,这些交易员正感受到自己面临职业危机,他们的工作已经越来越快地被AI取代了。
今年前三季度,高盛员工平均收入约为246216美元,看着很高吗?这还不及十年前同期527192美元平均收入的一半!高盛老大还表示“基于技术投入等原因”,工资占比会在未来进一步下降。
外媒揭秘,高盛正将大量资源资金投向AI交易与智能技术研发。在今年营收有所下滑的环境下,交易员薪酬正成为最大的牺牲对象。
高盛不是AI的唯一推崇者,华尔街正在悄悄地全面AI化:花旗集团计划裁减数百位交易员;摩根大通宣布将投资114亿美元研发全球股票交易机器人;贝莱德基金正积极引入基于机器人投资决策的量化策略替代传统的人工投资决策机制。
Coalition最新数据显示,自2012年华尔街金融机构纷纷引入AI交易以来,金融机构从事股票交易业务的员工数量减少约逾20%,累计削减岗位超过15000个。
为什么要用AI替代交易员?
业内人士分析,原先交易部门只是为了落实各类交易策略,但AI交易模型能创造更高更稳健的回报,让投资机构更高效赚钱,还能节约雇佣和培养交易员的高额开支。
对于大型机构的证券交易来说,面临的很多问题是散户想象不到的。
比如,客户会向执行经纪商下达带有特定限制条件和偏好的指令。客户可能希望保证他们的投资组合转换中的货币中立性,这样卖出的数量就大致等于买入的数量。客户也可能表达他们的风险偏好并指示被执行的证券篮子以一种受控的方式暴露给特定的企业、国家或行业。对于单个订单执行,客户可能希望控制该订单执行影响市场价格的方式(控制市场影响),或控制订单受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方式(控制风险),或指定一种紧急程度以在市场影响和风险之间取得最优的平衡。
中国呢?平安集团和一些大型私募基金已经在积极研发各类AI程序化交易模型,逐步替代交易员博取更高收益回报。国内的AI交易更多集中在提升量化交易速度上,毫秒级的速度优势都能赢得相当可观的回报。
但目前仅有少量私募基金敢这么做,因为一只能开发出这样AI的技术团队,每年仅薪酬成本超过500万元。这意味着这项AI交易策略需募集至少2.5亿元,才能基本抵消成本。这是当前国内机构在AI交易领域投入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国内的AI交易系统在预测和决策方面其实并不算智能,因为交易模型的数据不全、算力不足等问题,AI交易依然需要人工修正完善。更重要的是,中国股市的散户特征令股票容易呈现异常波动,AI难以实现高精确度的预测。
不过,在AI界有一句名言:你要问AI能不能代替,那肯定是能的,但你要问AI什么时候才能代替?那就说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