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雯琪 刘洋 每经编辑:王丽娜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卓 摄
品骏快递成为过去时。
11月25日,唯品会宣布与顺丰达成业务合作。即日起,唯品会将终止旗下自营快递——品骏的快递业务,改由顺丰提供配送服务。
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表示,通过此次合作,唯品会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履约费用,保障“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并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虽然顺丰与唯品会的“联姻”早有传言,但是相比于此前流传的“顺丰接盘品骏”,现实依然有不小的差别——双方合作不涉及现金交易、入股以及资产重组甚至是收购。
快递专家赵小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业务合作模式下,对唯品会用户来讲享受了物流高品质服务,对顺丰来讲业务增量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多元化、多系列合作模式或许也为电商与物流的行业合作提供了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顺丰一直积极在电商市场寻找增量空间,而顺丰与唯品会的此番联手,无疑引发头部快递公司对于市场的进一步纷争,同时也为现有的电商江湖增添了些许不确定性。
终止品骏:降低履约费用?
终止品骏的消息,此前即已流出。
10月下旬有消息称,唯品会正在与顺丰洽谈,全资出售前者旗下的品骏快递,并“准备在双十一后正式公布这一消息”。对此,彼时,唯品会方面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关于唯品会旗下的品骏快递,目前我们暂未收到相关信息,任何消息请以唯品会的官方声明为准。”随后,顺丰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没有这回事”。
到今日(11月25日),靴子落地。
对于品骏,唯品会曾寄予厚望。唯品会CFO杨东皓在2017年曾表示,未来唯品会将会形成电商、金融、物流的“三驾马车”。在此背景下,为何终止品骏的快递业务?
25日,唯品会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唯品会自2018年下半年起宣布回归特卖战略中心,此次自营快递业务调整符合集团整体业务策略,在进一步专注特卖核心业务的同时,降低履约费用,强化运营效能与盈利能力。
同时,唯品会方面还表示,目前,唯品会日均订单量达百万级,受限于单平台规模效应,唯品会单件物流成本高于快递行业平均水平。
实际上,出于物流成本高企,2019年年初,唯品会开始实施快递外包JITX计划,以社会化物流取代部分品骏物流承担唯品会快递业务。
对此,唯品会方面披露,在此次合作前,顺丰已经以唯品会JITX业务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角色承接唯品会部分物流配送和退换货快递业务,目前,已基本实现内部库存管理系统与顺丰快递链路路径的打通。
唯品会Q3财报显示,三季度净营收为196亿元(约合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同时,实际履约费用和费率占比均有所下降。
不过,在Q3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沈亚也披露,目前,JITX业务在总订单的占比为30%,未来JITX仍会持续放大。不过,他也表示,“不会放到无限大”。
顺丰做“加法”
作为唯品会的自建物流体系,品骏快递的出现曾经也让市场惊艳。2013年成立,2017年获得“全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全面开放社会化业务,品骏快递曾一度被外界视为“小京东物流”并寄予厚望。
据品骏快递今年8月对外宣布,截至今年7月份,品骏快递已经实现连续22个季度盈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社会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9%,线上快递业务单量同比增长840%,全国直营站点数量同比增长46%,此外,其2019年上半年盈利已超过2018年全年水平。
而此时突然宣布终止业务,虽早有端倪,但依然不免让人唏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封经唯品会方面确认真实性的品骏快递内部信中了解到,自2019年11月下旬开始,品骏快递将不再经营唯品会电商包裹的快递业务,而对于公司员工的安置方案则包括:
一、品骏快递从业人员可申请至顺丰公司就近入职,员工工龄连续计算;
二、唯品会旗下其他仓储物流运营中心可接受部分员工的调动转岗申请,员工工龄连续计算;
三、对于不接受调动/转岗、调动转岗不成功、主动申请离职的员工,公司将向员工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赵小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品骏快递这两年发展的并不是很理想,在市场上没有显示出足够的竞争力,而对于唯品会来说,重资产模式对自身的竞争力有较大不利,终止自营物流业务,可以让唯品会重新聚焦企业营收规模。他同时表示,今年来,唯品会不止做线上特卖,其线下店的市场竞争力也不错,未来线上线下物流一体化更需要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物流公司作为支撑。
“砍掉自己不擅长的,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更加聚焦自己擅长的业务。”赵小敏如此总结。而“专业的人”,唯品会选择了顺丰。
对于唯品会来说,终止自建物流品骏快递是做“减法”,而对于顺丰快递来说,与唯品会的合作则无疑获得了电商件上的增量。
今年以来,以商务件为主的顺丰似乎也在电商件上看到“甜头”,在5月推出特惠件后,顺丰业务量增长幅度连续6个月提升,并在10月增幅达到48.47%的历史新高。而在刚刚过去的“双11”,顺丰首次大规模进入电商物流市场也加剧了头部快递巨头的规模之争。
在赵小敏看来,不仅是顺丰,今年包括中国邮政也开始采用类似“降维打击”的方式,抢食“商流”蛋糕。这两家直营、重资产的物流公司全程服务流程成本较高,在经济高速成长期优势或不明显,而在如今经济充满韧性的市场环境下或将展示出一定的竞争优势,或在明年迎来相对的分界线。
对此,杨达卿也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电商的发展仍有增量空间,并且正由从规模要效益转向从品质要效益,这将带动电商物流加紧规模扩张,竞争更多元化的场景数据。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