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2019年12月6日-8日,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主办的“2019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500位国内外海上风电专家学者相约首都,发表主题报告及专题研讨,并同期举办“2019年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奖颁奖典礼”,表彰海上风电工程技术领域的优秀单位、个人,揭晓并颁发2019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开发、设计、施工、运维、监理等工程技术奖项。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缪骏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协作共生,共谋海上风电的生态发展》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缪骏: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协作共生,共谋海上风电的生态发展”,今天来谈这个协作更恰逢其时,今天早上毕总谈到生态圈的问题,是不是时机到了,协作在几年我们都谈,是不是大家每个人的日子都还比较好过,这个协作就像担子不能一头热,一头热热不起来,有好做的有不好做的,一头热做不起来,受到补贴退坡的影响大家都已经密切关注到,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轻,今天谈协作是很恰当的。
今天我的演讲分几个主题:
一、做好海上风电统筹规划,整合前期工作,降低开发成本。
这个主题要讲的还是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携起手来做好这个项目开发前期的布局,包括已经有专家讲了,最好开发风场的规模到120万以上,目前国内单体开发以30万左右为一个单体,这个角度来讲整个过程当中包括前期勘测费用、设计、吊装施工资质都是产生了一些重复性的劳动、重复性的工作。
这张表显示是海上风电场前期开发过程中获得项目开工许可以前要做的一些工作,要做地勘、测风、侧浪、测舆汛,这些前期勘测费用的钱占工程总投资的金额不是很大,大概就1%左右,但是所花的时间非常长,如果说一个正常的风电场从前期测风、测浪、测渔业资源审批至少三年还是需要的,中国时间有时候没有这么充裕,我们现在压缩到两年,甚至现在为了抢装,前期有一些项目连前期测风测浪勘测都没有做就上,觉得拿到8.5角是值得的,这有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
早上论坛谈到了在英国那边已经达到了平价,这个里面作业边界是不一样的,像这一类在英国是由政府统一组织的,我们倒不一定需要政府统一组织,是不是我们在行业里面形成一个联盟,甚至由第三方政府出面把前期工作做掉,它的总的投资在这一块不大,但是做好顶层设计对后续无论哪一家企业进去开发都是有利的,等到进入之后把这块成本大家再公摊。合
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拿两个20万的独立规划开发和40万的整体开发做比较,海缆陆游角度来讲是40万这个开发成本更低,去年前年的时候我也协调过一些项目,江苏省如东地区、盐城地区相邻的风场已经开发普遍相邻的距离也不多了,我们希望在两个风场建设一条海底电缆的联络性,在一个风电场全生命周期里面海缆中断机率平均是3到4次,每一次海缆挂掉以后尤其被船拖掉以后修复时间短则两个月长的话是三个月,去年丹麦有一个能源岛海缆断掉了前后修了六个月,如果以两个月三个月来计,以满发小时数4000做测算,整个发电量损失在6000多万,如果两个风场相邻在15公里到20公里这条联络线的建设成本大概在6000万到7000万之间,只要这个风场生命周期中碰到一次海缆断裂事故,这条联络性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上海电气参与做的海上风电项目比较多,我们也跟客户讨论过这些问题,我们曾经也在一些设计联络会上主动的推这些,但是好像这个拉郎配的结果不是很好,大家都有这个顾虑,毕竟在初期的时候投资上面就要增加一部分额外的,包括后面还有一些电量过电的结算。整个上海电气也发展了海缆陆游的软件,做路径优化,我们考虑海底的参数、海缆直径、电压等级等等,但是协作上面是不是还有点问题?我们因为跟设计院部分业主做了推荐,似乎大家的热情不是那么高,这里面有责任界定的问题,这里面设计院有设计资质,就要强调做好海缆这一块,整机厂上上海电气这一块希望三方协同一起把海缆造价降下来,我们算了一个项目,海缆节约的成本还是非常可观的,不同的陆游方案布置下来以后平均可以节约3000万到4000万左右。
二、是否我们能够建更好的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联盟。
我们每年参加一些活动,现在有很多联盟,但是发挥实效的不多,我们接下去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单独一家整机厂能够扛起来的,比如说开发样机的投入,最近连续友商都发布了10兆瓦级别的风机,开发一台10兆瓦的风机从整机前端的研发到所有吊装、测试完成这个金额在2亿之上,而且这个价格还是中国的价格,因为我们中国人首先跟西门子、维斯塔斯和GE相比,我们很多投入和工作做的不够细致,不如说测试方面,导致我们的成本跟别人相比是便宜的,前一段时间GE在欧洲宣布它12兆瓦的吊起来以后,我看到一个报道里写的是6亿欧元,但是这6亿欧元是全成本,包括厂房、设施以及所有的测试,但是无论如何怎么讲现在一台样机8兆瓦到10兆瓦级别2亿人民币还是要的,2亿投下去没有问题,问题是各家整机升级换代的速度太快了,2亿投下去有可能研发费用投入还没有收回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下一代,有的人已经搞出12兆瓦,甚至有一天弄出15兆瓦我也是相信的,未来我们整机厂要考虑这个问题。
为了追求成本的降低我们要追求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和稳定性、可靠性永远是矛盾,我们现在要更加冒风险、冒更大的风险,这个风险是否我们可承受,这一点我们应该联手思考一下,参考一下地平线项目,有些也参与在这个项目里面,我在这里举的是欧洲地平线的技术联盟,整个里面参与人家有34个合作或本,政府投入一部分,其他大量的资金还是来自于各个参加技术联盟的这些厂商,包括各方面的合作方,大学、科研机构、整机厂商、部件厂商,我们每年国家包括科技部的、包括发改委的、各个省市的立了很多科研项目,但是我们要检讨一下这些科研项目真正起的支撑作用有多少,我们有没有认认真真静下心来看整机厂商和各个大学之间哪一天也做这么一个联盟,金风今年年初宣布了参加了丹麦AQPQ(音)项目,这是供应链扶持和建设项目,上海电气参加了、西门子也参加了,但是我们的参与度还不够深,会间的时候我跟翟总讲,我们今年整机厂商为轴承搞的焦头烂额,今天这个局面有一部分也怪整机厂商自己,前些年日子好过的时候我们没有去着重发展我们国产真正自主品牌的那些轴承供应商,他们想发展但是害怕,因为我们几个整机厂商没有联手告诉他们我们能够保证你多大量,毕竟上一条轴承产线风险很大投入很大,如果我们能够像国外一样整机厂订立同样的,从工艺、质量要求、成本目标上我们可以联手对接部件厂商,做出这样的要求,几家大的整机厂联手给它吃下定心丸,告诉他们连续支持你三年甚至五年的时间,因为这件事必须要做,为了整个中国民族海上风电的发展必须要做这件事。
关于测试平台,左边列的表是欧洲包括全球的测试机构,我跟翟总讲你投了一个测试平台,上海电气也有这样的想法,去年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都在讨论,试验平台很要紧,目前为止仿真手段包括国际上最先进,这么大容量兆瓦情况下仿真程度有多少贴近这是一个问号,如果不通过试验台去完整做一遍我们心里面不完全有底,尤其现在产品的迭代速度又这么快,但是反过来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今年投了10兆瓦,有可能三年以后就是15兆瓦、四年以后是20兆瓦,现在技术迭代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我们投一个10兆瓦就要3、4亿,这些钱投进去有可能就出1款产品、2款产品就结束了,后面就要另起炉灶重新来过。这样的测试上面我们也要联合起来好好想。今天早上三峡也讲测试风场,这个我们都想做,我觉得最好还是有第三方来做,三峡这个风场我直观的感受,这不是给我试验的地方,这是一个赛场,在赛场上面我要去跟我们所有的对手友商去拼,我不可能在那边去做测试,但是我现在为了我的技术进步怎么不经历过这个阶段呢?在欧洲比较好的很多都是依托于大学甚至是独立的科研机构,没有带一丝一毫的商业利益在后面,我们要想一想,否则作为整机厂商我们有竞争的要求在,我们既要合作也存在竞争,竞争是必然的,我们肯定要掩盖一些东西。
这是未来突破性技术的研究,我们有更大的要求、更多的降本成本压力在这里,所以我们对于突破性技术的研究方面应该去更多的关注。技术要大胆的突破创新,在现有成熟技术体系框架内做到平价我个人感觉是不大可能,我们在这方面要更加冒险,有勇气承更多的风险。这里显示两个系统,左边是风功率预测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里面有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基于统计的,一个是基于仿真的,现在上海电气做的是把它结合到一起,我们希望在精度上面能够有一个质的提升。右边是海上风电场的系统的设计,这也是从欧洲获得抄来的结果,每兆瓦时从117欧降到35到50欧。
瓶颈供应链的国产化开发,这是今年或者未来几年各家整机厂都头疼的事情,这里面第一个是轴承,这一波抢浪潮最未收益的一个是轴承厂商一个是巴萨木(音)的厂,今年风电行业要感谢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不稳定,给我们明年IGBT释放出来量,否则整家整机厂不光要打破头抢轴承、抢巴沙木,还要抢IGBT,现在IGBT有一些缓解,这些我们应该联手关注、推进,或者是替代或者是国产化开发,部件的角度来讲有很多东西已经被压到空间极低了,有一些就是铁就是钢,再怎么变还是在那边分量和质量,这些东西是我们从产业链供应链上看得到的,利润空间我们自认为比较厚的地方,有比较大的油水可供我们挖,我们应该一起联手把它打破。
专家都在关注漂浮式的研究,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我们也会有同事做一场报告,我们有一个比较独立的观点,看得到全球有这么多新的漂浮式的基础的形式出来,基于中国海域的特点,因为中国海域地质条件的特点,可能不是一种漂浮式一统天下,我们还是要结合不同的海域、海况和海床地质条件,在不同地方我们选择使用不同的形式,有可能是一种百花齐放的格局。
海上制氢,我也跟氢能源领域的专家探讨了,我个人非常看好海上风电的制氢,有一句话非常打动我,说风电行业太阳能行业有一个对标对错了,你们一直跟中国火电价格比,中国煤价是最便宜的,你们这么比永远没有出路,你们应该跟中国汽油和柴油价格比,中国是多煤少油的国家,你们想想看能不能用你的电去制出跟汽油、柴油能够抗衡的能源,海上风电制氢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出路,他们给了我一个目标,如果海上风电制氢能够做到3角钱一度,换算下来对于气柴油是绝对有竞争力的,尽管现在看来我觉得3角钱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有一点,就像这个案例一样,我们把海上升压站给去掉,我们直接在海上制氢用管道的方式把氢送回陆上是不是我们会有另外一条途径?
翟总刚才已经提到了,翟总直接把海上升压站去掉拿直流来做,我们上海电气做的还是在推66千伏的方案,同时做柔直方面的研究,右边这幅图上点到的也是,把升压站端掉。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各位。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