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江湖,有人退出就有人入局。
在物流赛道上,越来越多的非职业玩家开始进入赛道。很多人都在跨界,但最终能否跨过去,还是一个未知的答案。
随着产业链的融合和贯通,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货主型企业开始考虑自建物流,想要跨界进入物流领域,以此来拓展自己产业链的辐射范围。其中,中国移动、小红书、修正药业、小米、瓜子二手车、加多宝、娃哈哈等企业都纷纷开始对物流布局产生了兴趣。
货主型企业为什么要跨界做物流公司?他们的进入将会在物流行业激起多大的浪花?他们又能在物流赛道上跑多远?
1、市场趋势促使他们要「跨界」
受市场的影响,货主型企业越来越开始重视物流领域,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落后于他人,一些货主型企业开始跨界。
一方面,货主型企业可以借此提高自身产品服务的品质,增强用户体验。货主型企业自建物流后,对服务的复杂度、运输的灵活度、物流的响应速度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次,自建物流会帮助他们打通业务供应链,完善业务结构,打造生态闭环,构建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条。
当年京东自建物流网络时,就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此外,与外包物流相比,自营物流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最大程度得到稳定的时效和高质量的末端服务。
京东在2007年开始投入自建物流,并在2016年正式宣布以品牌化运营的方式全面对社会开放,向第三方商家提供物流服务。
目前,京东物流已成为京东的三大支柱之一。京东物流不仅赋能线下业务布局能力,还对外开放,用来拓展自己的业务,增加公司收入。
另一方面,货主型企业可以借物流布局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总成本,扩展业务,增加新的盈利点。尤其是对于拥有部分物流资产的企业来说,这会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开放物流业务后,还可以为他们增加收入。同时,企业内部能更好的统一运力、提高效率等,节省与第三方的沟通成本。
加多宝于今年5月份投资成立北京大运通泰物流有限公司。据悉,此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道路货物运输、仓储服务(仅限通用仓储)、装卸服务、物流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
加多宝总裁李春林曾表示过,加多宝进军物流行业,是为了降本增效。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箱饮料的平均运输成本为6元左右,这样的物流成本占到饮料企业的12%;而企业自身成立物流公司,能够降低40%。
2、货主型企业自建物流「难」
货主型企业布局物流,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可以直接获取订单支配权。这势必会增加本土企业找货的难度,从而对本土物流公司产生冲击。
但是,货主型企业跨界做物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首先,货主型企业跨界做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精力,可能在高投入、低收益的情况下,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目前,部分企业对自身形势和行业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市场容量可能并不如企业预估的那么大。货主型企业自带的订单密度不足以独自支撑自建物流,但向第三方开放又很需要时间成本。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曾在内部信中坦言:「如果扣除内部结算,京东物流去年亏损总额超过28亿元。这已经是亏损的第十二个年头,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再亏两年。」
为解决困境,京东物流也在寻求转型,从去年10月起正式推出个人快递服务。
其次,货主型企业插手物流大多是建立在自有商流基础之上的,而进入商流未覆盖或小面积覆盖的领域时,会受制于团队甲方思维固化、市场化能力薄弱等问题,无论是自建还是外包,其成本优势都不明显。而这也会限制企业规模的增长速度。
物流的江湖,有人入局就有人退出。
11月25日,唯品会宣布将终止旗下自营快递品骏的快递业务,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而这距离唯品会2017年5月宣布重组物流业务, 并表示品骏快递已为其93%的订单实现了配送的消息,也不过2年的时间。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还有修正快运。8月份,修正快运品牌「修橙正裹」才刚刚在杭州发布。意想不到的是,4个月后,就有消息称,「修橙正裹」江苏公司拖欠员工三个多月工资涉及百万余元。
总体来说,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这些跨界进入物流领域的货主型企业,有些可能还力不从心,最后到底能不能跨界成功,局面会不会有所扭转和突破,还需要观望。
未来,物流市场将会呈现怎样的状态?行业趋势又将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