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两面针交出2019年前三季度答卷。报告期内,公司营收8.8亿元,同比下降1.44%;净利润为779.86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4343万元,亏损仍在扩大。其中,第三季度,两面针亏掉了2027万元。而就在不久前,两面针发布公告,宣布第三次延期归还1.5亿元欠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母公司利润表中,两面针的利润仍然为正,今年前三季度,母公司两面针的净利润达到5928.46万元,其中第三季度达到了1114.58万元。这意味着两面针的扣非亏损主要来自于子公司。此外,在第三季度,两面针投资的上市公司股票出现了亏损。
外资企业打价格战,自乱阵脚逃往酒店
2004年无疑是两面针的高光时刻。彼时,作为中药牙膏开创者,自1996年起,两面针牙膏产量销量长期位居全国牙膏行业前三名,内资企业第一名。2004年,两面针A股上市,成为“中国牙膏第一股”。
但此后,从2006年到2018年,两面针经历了长达13年的亏损。在职员工数从2011年的3579人,缩减到2018年的2391人。有人回忆,小时候路过两面针牙膏厂门口,一到下班时间“涌出那么多人”,如今则“很少”。
其实,早在2004年上市时,两面针就已在招股书中点明隐忧。
招股书指出,近年外资企业大量涌入,世界知名品牌如佳洁士、高露洁等已全部进入中国,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不断下降。中国牙膏市场价格战被点燃,牙膏价格直逼2元左右一支。
但对中药牙膏两面针来说,原材料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受到的冲击也格外强烈。
除资本实力和规模优势外,外资企业在研发及营销上也更加成熟。
根据公开资料,早在1955年,佳洁士就已推出世界上第一支临床实验证明能有效防蛀的氟泰配方牙膏,此后又研制生产了第一支临床实验证明能有效减轻牙龈炎的牙膏。高露洁则每年投资1.6亿美元,研发新产品。仅高露洁全效牙膏的研制,投资便达3500万美元,花费十年时间。
此外,佳洁士及高露洁还不约而同地打出“防止蛀牙”的口号。据统计,中国龋齿患病率约49.88%,儿童患龋齿率约80%。对深受牙病所苦的消费者来说,“没有蛀牙”的承诺无疑很吸引人。
据《棱镜》称,面对巨大竞争压力,两面针乱了阵脚,销售策略和人事经常变化,有一段时间产品的研发和品质管控也出现问题。
之后,打不过的两面针选择“躲起来”,避难所不仅包括酒店,还包括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生活纸品、医药、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和房地产等多个产业。
但除酒店业务外,其他业务几乎全部阵亡。2013年,两面针以售价59.9元/支的牙膏高调回归,并签约明星代言人,但此时,两面针在许多年轻人心中已沦为“低端牙膏”的代名词,市场份额不足1%。
牙膏企业布局医药、地产,实难服众
不少人好奇,同为国产中药牙膏,为何两面针日渐边缘,云南白药却仍有一席之地?
对此,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曾分析,多元化布局不是不可以,但需掌握技巧。品牌延伸有一个规律:自上而下相对容易成功,反之则容易失败。
两面针的品牌延伸无疑是逆流而上,无论如何解释,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生活用品都无法令消费者仅因一支牙膏就产生信任,而做日化的公司进入医药、精细化工等高精尖专业领域,更令消费者心生怀疑,何况还有毫无关联的房地产领域。
而云南白药背靠“灵丹妙药”云南白药散剂,无论做创可贴还是治疗牙龈出血的牙膏,都被认为是小菜一碟。
无论如何,两面针的今昔令熟知喜爱它的消费者唏嘘,对这家老牌企业来说,辉煌已成过去,如何活下去,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文章来源:财经天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