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有零售开始,就有人货场三个元素。这里的人是指消费者,这里的货是指商品,这里的场是指销售场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过去了,人的概念没有变,商品的概念也没有变,但是场的概念变了。怎么变的?听我慢慢道来……
最早的时候,场是集市,是集市里的地摊,商品是放在地上的,摊主的吆喝,是对商品的重点推荐。
后来,有了商店,货是放在货架里的,货架成为新的场,商品放在货架里的位置,是不是放在堆头上,是商店老板说了算。
再后来,网上开店,场的概念依然没有变,网店的商品是放在详情页里的,介绍商品是网店老板说了算,但更是平台的老板说了算,比如直通车,比如单量排位,比如评论,于是,就有了大规模的买流量和虚假刷单,这些都是对老板霸权推介商品的屈服和顺从。
在社交电商之前,场的概念是“我的场地我做主”,商品存放的“场”是货架,是商店,是平台,对消费者的商品介绍,是老板(地摊的老板,商店的老板,平台的老板)说了算,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消费者的搜索也好,商品排位也好,商品评论也好,所有的商品“推荐”都会有虚假,这些几乎都是“场”的原因,场在本质上是容不得消费者对商品的体验和认可的。
在社交电商出现以后,千百年来的“场”似乎变了,“场”从商店跑到社群来了。我们只要看看最近几年网络上出现的热词,比如推介型客户、社区团购、社交电商、私域流量、KOL、KOC,……它们都和社群这个新的场景有关,都是有了产品体验的消费者在社群里,充分利用熟人关系,塑造更贴近消费者的模式。
我们过去都小看了社群的力量,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它会裂变。一个小小的社交工具,会让千万消费者参与进来。拼多多最初的社交工具是小小的拼团玩法,被人笑话不已,但是现在成为超级庞然大物了。
和拼团相仿的,如导购,如淘客,如秒杀,哪一个不是神通广大?当然,我们承认在社交电商的1.0阶段,会有鱼龙混杂的现象,但是“场”变了,新的场在移动、5G、区块链的技术帮助下,会变得越来越有诚信,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有影响力,这个趋势是挡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