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诊科作为医院内抢救任务极重的科室,奉行以挽救生命为第一目的,在推进“健康中国”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社会对医务人员急诊急救水平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技能培训、个人健康意识的培养等亦是保障生命及保持健康的前提条件。
10月29日下午,在“2019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多位急诊科主任以“健康中国,急诊先行”为主题发表了不同维度的观点与倡议。
急诊急救先行
主持人:7月9日,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个方面提出15项重大专项任务,并明确2022年基本建立健康促进政策体系、2030年基本实现健康公平的总体目标。请各位谈谈如何看待急诊、急救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黎檀实:健康中国离不开急诊急救。对我们来说,生命就是时间窗。倘若一个病人未能在时间窗内得到及时治疗,失去了生命,健康也无从谈起。在平时,人们似乎对急诊急救没有那么强烈的概念,感觉离自身很遥远,实际上,急病一旦发生便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其加以控制,做到至少不危及生命。
郭伟:目前我国心脏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低于1%,可见急诊急救对大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在关键的时间内及时出手,便可挽救一条生命,从而挽救一个家庭。
赵斌:健康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及时抢救以保证生命的存活,才有可能后续对疾病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随着后期的康复使患者重获健康。让生命存活是急诊医务人员肩负的主要使命,但我们同时看到,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更多的是人本身的健康意识不强。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在每个人手里。只有急诊医务人员以及公众共同携手,才能真正做到“大健康”。
单志刚:《健康中国行动》指出,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由此可见健康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健康分两步,一是身体健康,二是精神健康。只有将科普知识做到位,让大家了解疾病及其症状,注重生活习惯,才能将“健康中国”的口号落地实现。
王旭东: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民健康是前提。健康不仅是物质基础,亦是复兴的标准。“大健康”的含义在于如何保证人在全生命周期(从出生到老年)内的健康,以及跟健康相关的饮食起居习惯、空气环境等。随着人口增加及老龄化,面向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急诊科肩负的任务也愈来愈重,急诊流水量也持续高企。对于大健康而言,急诊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急诊科践行“大健康”,要不断提高救治水平,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
普及急救知识正当时
主持人:面对公共场合急救事件的发生,政府、医院、医生、个人能做哪些工作?
黎檀实:急救事件的发生虽说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情况便非常危急,而急救知识的普及在公共场合的急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专业医务人员尚未及时赶到实施救助的条件下,群众具备的正确急救知识和技能可在关键的几分钟内减少疾病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此外,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 ibrillator,自动体外除颤仪)亦是一个必要措施,在使用AED的过程中配合心肺复苏术(CPR),可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
郭伟:在立法层面应对实施急救的人群予以法律保护,对勇于担当与施救精神予以肯定,以此形成良性事件。在宣传层面,可采用多种媒介形式普及急救知识;硬件设备也应跟上,在机场、地铁站、写字楼等场所合理设置AED,普及急救知识。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急诊患者占用了急诊资源,造成急诊就医人数不断上升、环境拥挤,个人要注意合理使用急诊急救资源。
赵斌:急诊急救的普及和培训取决于政府、专业医务人员和大众三个层面的相互配合。在客观条件尚未满足时,个人也应当关注自身的健康,关爱自己的生命,比如掌握心肺复苏术(CPR)等急救技能,只要肯花心思,学会这些技能并不难,大家应该主动参与到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急救技能培训的活动当中去。
单志刚:在急诊科工作的时候,前来就诊的病人源源不断,我便在思考,在问题发生之前能不能做点什么。不少患者由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其他意外情况发生而前来就医,实际上,这个问题可通过急诊科医生走向院前,深入社区、基层等公共场合对群众作培训科普来预防。
王旭东: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是小概念事件,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急救事件中正好有医务人员在场更是小概率事件。如何将成功率从1%提升到2%、3%以至于更高,我建议将急救技能纳入学校课程,邀请专业医生给学生进行常规培训,从小抓起;同时要求医生走出医院到社区、公共场所对群众进行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培训;再有便是对于在公众场所工作的从业人员要求其应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硬性指标。只有群众将急救技能掌握,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要想延长寿命,必须要减少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急诊科是生命的“守护神”
主持人:关于医生的话题,我这儿找到一首打油诗:“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腻腻歪歪大内科,一钱不值小儿科,死都不去急诊科”,当然,这首打油诗有玩笑的部分,但也反映了一定的实际情况。请各位谈谈关于急诊科现实情况的一些感受。
黎檀实:急诊科医生是一份有门槛、有操守的职业,救人的能力便是急诊科医生的战斗力。
郭伟:急诊科医生的工作状态是“365天白+黑”“5+2”。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苦、累、应急性强。我认为当一名急诊科大夫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急诊科医生应当对自己充满自信,这是一份有价值、值得干的职业。
赵斌:我想任何一种职业都离不开体力上的苦以及精神上的压力,对于急诊科医生而言,来自精神层面的压力是最大的。急诊科医生除了要面对疾病本身带来的压力,同时还背负着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对疾病作出预判并给出相对满意的治疗结果的期望。但干了这么多年急诊事业,我从不后悔,因为急诊工作使我见识到很多疾病,使我的医术得到锻炼,也对死亡的意义获得了一种理解,所以我认为,急诊科是非常好的科室,是在座各位生命的“守护神”。
单志刚:急诊科医生面临的挑战巨大,要求医生身体好、知识面广、技术好。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从不后悔,毕竟我们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王旭东:从事急诊专业的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要求其知识面广、能力强,加上急诊科的患者群体非常庞大,医患关系有时出现紧张的状况,若急诊科医生不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恐怕难以坚持。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