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布局机会。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下午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明确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这为去年以来低位运行的区块链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除了二级市场出现“百股涨停”奇观,区块链相关技术和合作关注度猛增。
应该如何看待此次区块链被“再定位”的背景?区块链的“应用短板”应该如何突破?我国在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处于什么水平?一系列问题正面临重新审视,正本清源。有区块链技术从业人士就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直言,“这个时候更需要脚踏实地,不要让区块链行业重蹈互联网金融泥沙俱下的覆辙。”
区块链再定位
事实上,区块链的战略地位并不是被官方首次强调。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2017年,国务院在包括《“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的多个文件意见中肯定了区块链的价值。但这一次“再定位”效果显然不同寻常。
自官方定调消息发出后,仅记者就被拉入三四个新的区块链话题讨论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很多做区块链的,业务都忙不过来,以前是技术公司找业务,现在是业务主动找上门。很多以前推动没下文的合作迅速签约了。”
一位区块链技术公司高层向记者证实,此前一年多内,不少项目被砍掉,但最近会重新上马。
从公开市场情况看,此言不虚。10月24日以来,包括金固股份(002488.SZ)、吉宏股份(002803.SZ)就“踩点”发布了与火币、嘉楠耘智等公司合作消息,“拥抱”区块链。此外,涉及区块链概念个股数量亦发生井喷。
此次区块链热潮带来的影响显然不仅仅是一次板块轮动。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宋嘉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高层对区块链的“超预期”再定位,可以从三点去关注:政策导向、科技导向和监管导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技术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得到认可。“从价值看,短期而言明确社会认知,纠正产业偏见;中期鼓励产业资本和人才进入,规范行业监管;长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已经不太愿意谈区块链,尤其ICO被盖棺定论后,整个区块链行业都遭遇了寒潮。”通证经济研究者,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他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不同于以往的互联网、大数据、甚至AI等技术,这种不以解决单点效率为出发点的技术,先天具有理解和认知上的障碍,其逻辑与大家熟知、习惯的“中心化”技术路径完全相反,因此在落地价值显现上也存在障碍。
在孟岩看来,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任何人都可以对这个公共账本进行核查,但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用户可以对它进行控制。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参与者们,会共同维持账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严格的规则和共识来进行修改。“如果说人工智能是更先进的生产力,那区块链则是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其不仅在商业领域,更会在社会治理和组织治理层面产生巨大价值。”
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年底曾通过“工作论文”形式对区块链技术本质进行解释。在由时任央行研究局局长的徐忠和副研究员邹传伟撰写,题为《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这篇万字长文中,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区块链内核并探讨了该技术在中国的适用场景。
该论文归纳了主流区块链技术的四种应用方向:不涉及token(无币区块链)、涉及非公开发行交易的token、以token作为计价单位或标的资产以及区块链构建分布式自治组织。分别对应着联盟链、资产上链、数字货币衍生品与公链。
这也构成目前市面上区块链应用的两个阵营(有币和无币 )。而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均认同:此次高层定调,并不会改变监管层一直以来涉及ICO、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的严肃态度。
在孟岩看来,一个技术和应用发展有规律,政策利好可以推动加速发展,但行业不可能违背既有规律。区块链从充分意识价值到全面落地落实,关键基础设施还需要完善。更重要的则是需要警惕投机炒作之风复燃。
事实上,自利好消息发出以来,深交所就至少向美盈森(002303.SZ)、金固股份、海联金汇(002537.SZ)等多家公司发出关注函,要求就自家区块链相关业务进行解释说明。此外,连续三日涨停的新湖中宝(600208.SH)、浙大网新(600797.SH)也在10月31日晚间发出风险提示,内容均围绕说明所参股公司趣链科技的收入和盈利暂未达到一定规模,区块链发展仍处于初期需要市场的后续检验,对公司经营业绩不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上,针对区块链技术服务社会的方向,上述顶层设计也指明了“区块链+实体经济” “区块链+民生 ”“区块链+智慧城市”“区块链+政务服务” “区块链+互联互通”几个重点路径,更强调区块链对具体产业和实体的价值。
谁有技术?如何应用?
一位北京区块链创业人士告诉记者:此次高层定位一个重点是强调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可控,但目前国内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企业不多。“未来公链团队如果还是用以太坊,EOS来改底层,很难跟上形势。不要管区块链行业的标准是什么,前提都要看是否适合中国当下社会和企业。”
事实上,虽然区块链在国内已有数年发展历程,但大部分区块链公司多参照或者复制linux基金会旗下超级账本项目(Hyperledger)底层技术(主要是fabric)来进行项目开发。少数公司拥有独立核心代码及专利。
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近期就对2019年1月1日至10月25日公开的全球区块链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进行了统计排名。统计显示,与2018年相比,企业整体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明显。入榜前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占比63%,美国占比19%,日本占比7%。其中阿里巴巴以1005件专利位列第一,中国平安以464件专利排名第二,Nchain以314件专利排名第三。
除了大公司先天在高新技术研发上具有资源优势,一些细分领域垂直创业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也值得关注。比如复杂美、全链通以及焦点公司趣链科技亦有上百项到数十项专利申报。
布比科技CTO王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从底层技术角度看,相对自主研发型公司,目前更多区块链市场参与者更愿意用开源的底层架构上去修改。“此前很多公司甚至大公司受限于KPI要求很难花三四年去自主研发一套底层技术,但此次政策刺激会让这些机构重新改变策略,不再依靠国外。”
什么是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源代码是不是自己写的,这个在可维护性上看差别很大,如果用第三方代码,一旦核心功能出问题,靠修修补补可能解决不了。而在中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如果出现底层技术的授权方不再授权的极端情况,相关应用就可能存在停摆危险。”王璟表示。
在前述区块链技术公司高层看来,未来甚至在专利上不仅要拼数量更要拼质量。“但悖论在于,目前区块链技术并没有大规模投入商用,各家难测虚实,或者只有等到大规模商用引发专利起诉时才能看到大家的成色。”
事实上,应用确实是目前区块链领域的一大瓶颈。“很多区块链项目落地运行一段时间后,发起方仍很难看到它带来的价值。”孟岩直言。
从区块链产业分层看,目前市场可以分为底层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和综合服务三大板块的产业生态雏形,其中应用层和综合服务显然是占据市场的主力。从应用方向看,金融、供应链及溯源、版权保护和政务方面目前是市场参与者涉足重点。
但这种业界公认的应用方向,某种程度上也仅仅是在理论和小规模实践中论证了可行性,仍未投入大规模商用。“区块链行业的瓶颈难题已经不在政策,而在于人才储备以及如何出现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太多应用和从业者都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区块链在其中到底发挥了哪些其他技术无法发挥的价值?”前述区块链技术公司高管表示。
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倾向认为:未来区块链落地的巨大突破口在于TO G的政务领域,解决政府部门间上下不通、区域不通、部门不通的难统一牵头的问题。
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田鸿飞认为:区块链在商业领域落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商业问题解决,利用中心化方案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解决方案。而现代化的政府管理却基于透明管理,群众监督,区块链技术更容易在此领域找到应用场景。
在王璟看来,区块链技术解决的是用传统中心化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旦该体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方,那么区块链应用价值就不再是绝对必要的,比如支付结算。”在他看来,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区块链技术仅在供应链金融和政务领域存在明显的不可替代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