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课室都有平板电脑,每一节课都用上智能设备,每一间教室都是智慧教室,课堂上,老师不仅能应用人工智能教学,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设计程序,使得机器人“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这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落地的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授课实验室上成为现实。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穆肃看来,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要在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得到满足,也就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风格、水平定制对应的学习方法,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
人工智能赋能之下,学校实现了个性化教与学,通过师生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实现突破。学校陆续引进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后,借力人工智能,一方面老师备课时间平均减少53%,批改作业时间平均减少42%,课堂效率提升了26%;另一方面辅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脱离重复的题海战术“苦海”。
“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犯重复错误,而在大量数据分析后,学生得到个性化学习推送。通过针对性练习,错题解决率高达80%,单知识点练习量减少了50%。”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士进表示。
人工智能为教育变革带来无限可能,目前教育面临技术、区域差距以及同质化三大挑战,这关键在于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新的教育生态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授课,这与班级授课制下“一个模子”铸造人才的体制截然不同,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目前该智慧教育已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约1500所学校。通过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样板,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可以落地因材施教的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的孩子得以享受优质教育,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