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做中国智造的“智慧原子”

来源:东方头条编辑:中经财讯网2019-11-26 13:14:57分享
摘要:——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钳工首席技师郭锐郭锐在检查动车组齿轮箱油位。姜 超 摄与郭锐微信联系,手机界面总会长时间显示“对方

——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钳工首席技师郭锐

郭锐在检查动车组齿轮箱油位。姜 超 摄

与郭锐微信联系,手机界面总会长时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这个微信输入不熟练的人,却是中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领域的大师。

42岁的郭锐,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与中国高铁一路同行,郭锐和团队装配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1400列,已安全运行超过30亿公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在高铁核心部件转向架的生产中,郭锐是一枚“智慧原子”。他独创了10项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30多项攻关课题及改善提案在公司级评审中获奖,获授权、受理的国家专利有18项,在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刊物发表技术论文20多篇。郭锐带领的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完成了192项攻关课题,研究出了140项应用在生产线上的绝招绝技,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生而普通,拼搏不止,22年努力,技术工人郭锐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等5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作为产业工人代表亮相全国两会代表通道。

严卡每一个细节,实现技术从追赶到领先

工作日的早晨,6时不到,郭锐已经起床了,6时20分坐上班车,8时准时和转向架“面对面”,开始一天的工作。

复兴号动车组上有50多万个零部件,转向架之于高铁列车就像双腿之于人体,是核心部件。

一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的直接相关部件上千个,装配尺寸数据记录上万个。

高速动车组的所有齿轮几乎都集中在这里,还有制动装置、电机、驱动装置。转向架既是行走部分,也是驱动部分。

复兴号转向架轮对轴箱组装所用的轴箱体是分体式轴箱,组装过程中要求装配后的装配精度必须小于0.04毫米,因此,组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

这就是郭锐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这份精细复杂的工作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轴箱组装中的每一个螺栓,调整和预紧的先后顺序和紧固扭力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郭锐是第一代高铁工人,技术引进之初,涉及装配关键技术和原理,外方企业守口如瓶。

为了攻克转向架装配的关键技术,郭锐和同事像着了魔似的,整天泡在工厂不着家、通宵达旦试验总结。为了摸清所有的数据,他们做了1000多次装配论证试验,工作笔记写了约10万字,查阅的资料堆起来有2米多高。仅仅54天,他们就破解了这项难题。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大批量制造后,原来的装配效率跟不上进度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郭锐和技术团队结合不同车型转向架的装配工艺,编制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作业要领书》,这本书后来成为实用的现场作业标准。

体系、标准、数据,对于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至今,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的生产体系、技术标准在郭锐他们手中一点一点地建立,技术持续提升直到世界领先。

打造“大国重器”,为中国高铁代言

生长在齐鲁大地,受地域文化的熏陶,郭锐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过去40多年人生里,他一直努力拼搏,用成长担当责任。

“钳工是利用专用工具手工装配或手工打造精密零件、部件,精通多种量具、量仪的使用方法,同时具备独立设计制造工装夹具能力来保证产品量的一个工种。”这是成为钳工首席技师后,郭锐对钳工的定义。

郭锐的父亲是一名钳工,童年时期,父亲经常像变戏法一样制作出各种物品。这门技术让郭锐非常着迷。9岁那年,他用几件简单的工具和铁皮边角料制作了一只铁桶。铁皮弯曲度、窝边和咬合堪称完美,9岁“铁匠”制作的铁桶不输市场上出售的铁桶。

1994年初中毕业后,郭锐决定上技校,毕业后当钳工。少年郭锐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比父亲更优秀的钳工。1997年从技校毕业后,郭锐被分配到四方机车厂(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液力传动分厂,从事机车车辆核心部件液力变扭箱的组装、试验工作。郭锐的祖母、父亲都是四方机车厂的工人,郭锐是第三代铁路工人。刚开始工作,他就养成了专注钻研的职业习惯,踏实做好每一个零件,产品精度达到99%还不够,要想办法提升到99.9%。

稍稍和郭锐接触,就能感觉到他的认真严谨。他很少说大约的数字,不能确定的数据一定会核查准确。在生活中,郭锐有着极强时间观念,即便是在家里,做事也有明确的计划。在工作中,他同样有明确的计划:成为一名技术最好的高级技术工人。

郭锐20岁进厂工作,27岁就获得了青岛市钳工状元称号,从中级工到高级技师仅用了7年。他4次获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2012年在山东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山东省钳工状元,2012年代表山东省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钳工第七名……

2007年4月11日,孩子出生第八天,郭锐作为优秀技术工人前往北京为动车组运营提供技术保障。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夜晚看着和谐号动车组奔驰一天后平稳入库,郭锐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大国重器”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金奖的郭锐自豪地说:“我为中国高铁代言!”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个人微信朋友圈中,郭锐多次表达对中国高铁的热爱之情:“中国人有能力制造优质的高铁列车,我愿意为中国高铁代言!”

从少年到中年,从9岁“铁匠”到“大国工匠”,工作22年,郭锐的履历上写满了“担当”二字,对家如此,对铁路如此,对国家亦是如此。

创建大师工作室,让“智慧原子”能量扩散

在中国第一代高铁人的大团队中,郭锐是一枚“智慧原子”。他独创的《动车组齿轮箱G侧游隙检测先进操作法》使转向架齿轮箱检修效率提高了30%,获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操作法一等奖。他独创的《动车组转向架四点等高支撑调整作业先进操作法》使转向架的装配效率提高了3倍,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大幅提升,仅此一项,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200万元。

10多年里,郭锐先后在转向架分厂的许多班组中轮岗。这让郭锐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丰富。他不断开展各类技术革新、质量攻关,解决技术难题,优化工艺,转向架组装工艺的整个流程图逐渐印刻在他的大脑中。郭锐不再只是一个操作工人,而是解决现场疑难杂症的专家和工业工程方面的专家,能够站在转向架整个生产流程系统的高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016年下半年,公司动车组检修工作量增加,郭锐改变现有工艺布局,优化作业流程,增加工艺装备及作业台位,将每个工序的生产节拍做到以分钟计算,最终实现在原生产线上将日产量从3辆车提高到10辆车。

与中国高铁一路同行,郭锐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又从高技能人才成长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了让这枚“智慧原子”发挥出更多能量,以郭锐名字命名的“郭锐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郭锐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郭锐带领的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完成了192项攻关课题,解决了350多项现场技术难题,研究出了140项应用在生产线上的绝招绝技,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实现中国智造是系统化工程,需要硬件的升级、软件的更新,但人才是第一要素。郭锐在工作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带徒弟。近年来,在高速动车组生产一线,大专院校毕业生成为主力,郭锐以师带徒的方式,帮助本科生、研究生理解“智能制造”的生产操作内涵,培养既有理论又懂操作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目前,郭锐的徒弟中有11人成长为公司高级技师、12人成长为公司技师、13人成长为中国中车核心技能人才。

2018年3月5日,全国两会首次开启的“代表通道”迎来了两位“工匠”,郭锐是其中之一。无论走得多远,郭锐都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他的人生信条是:你想到一个好办法,不如将创新形成体系推广;你“一人行”,不如“多人行”有力量!

人物档案

郭 锐

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5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200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采访手记

奋斗即精彩

技能大赛得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技能大师郭锐是铁路人中的佼佼者。

采访中,郭锐一直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知道了为什么,就会知道怎么做,更知道怎么做好。这普通的道理却能产生强大的效益,相同的生产现场,郭锐改变现有工艺布局、优化作业流程、增加工艺装备及作业台位,将每个工序的生产节拍做到以分钟计算,实现在原生产线上将日产量从3辆车提高到10辆车。

中国高铁的成功,是在郭锐这样一个个“智慧原子”的带动下实现的。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能大师,郭锐身上体现出来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高铁人精神的现实表达,也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郭锐一样拥有技术实力的现代产业工人,才让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有了坚实的底色,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有了实力。

郭锐的成功,是依靠个人技术实力的成功。这样的奋斗经历对于在普通岗位上的我们来说,值得学习。

相关阅读

新闻总排行

图片新闻

本月排行

@copyright 2016 - 2019 http://www.fhcjwa.com/ 丰和财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