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góu不理包砸。这个góu不理包砸,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大馅儿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
上回书说到姆们北京茶文化,
今儿领各位哥哥节姐稍往东走走,
去看看咱天津茶圈都有点嘛!
天津,总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这座城市有着双重性格,
它保留着古老文明的建筑,
也有满含现代气息的楼阁,
天津人常说:
天津是一座平民城市,
充满热腾腾的市井气息,
泡茶馆、听相声、啃煎饼果子,
再来几个狗不理,
老津门的味儿就这样悄悄地溜了出来。
说起天津茶圈,
茶馆文化是绝对的领头羊。
若是没听过茶馆里的相声,
那都不算是个“哏儿都人”。
要说对相声曲艺的热爱,
天津说第二,没人称第一。
“你是天津人啊?来来来,说段相声”
从老一辈的马三立、高英培、杨少华、韦文高,到年年在春晚上“想死你们了”的冯巩,再到宇宙第一治愈男团团长郭德纲,全都是从哏儿都的小茶楼里走出来的。
叫上三五好友走进茶馆,
嗑着瓜子儿咂着茶,
前排后排、单间雅座,想坐哪儿坐哪儿,
捧角儿的花篮,想送几个送几个。
很多相声演员最害怕的就是在天津演出,
为啥?就拿报菜名举例来说:
在其他地方报菜名,观众一片叫好声,
但是在天津演完了报菜名,
台下悠悠传来一句:少俩菜……
此处提醒您,去茶馆听相声之前,您得知道这么几件事:
1、 天津人去茶馆都是自带水杯和茶叶的。茶馆的桌子上基本都会有热水壶,老天津人来到茶馆,第一件事通常都是沏一壶香气扑鼻的“高碎花茶”。
2、正确叫好的声音是"噫?"而不是吁?"
3、除了嗑瓜子之外,尽量不要吃东西。毕竟捧腹大笑的时候较多,呛到就不好了。恩,这一条是“逗你玩”的。
天津虽为曲艺之乡,
但天津茶圈可不止有相声,
茶人们无论到哪可都是讲究的很,
那么到了天津,茶人们都讲究些什么呢?
天津人民喝茶讲究个“口儿”,
这“口儿”是个嘛?
说白了,就是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茶越浓越好喝,越烫越舒坦。
“浓茶热口”便是天津人喝茶的一大特色。
天津人讲究一天三遍茶,
正如民谣中所说: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午茶一盅,劳动轻松;
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早年间的天津人,清晨洗漱后
就提着装好茶叶的茶壶到水铺沏茶,
很多人一大早就能喝光一整壶热茶。
同北京一样,
天津也不乏清晨到河边“遛早儿”的人,
“遛早儿”结束,他们便直奔茶馆。
清晨这一杯早茶若是不饮,
就如同现代年轻人起床太早一样,
整天都不得痛快。
待这茶喝的滋润了,
就到了我们熟悉的
热豆浆+狗不理/煎饼果子时间。
yo!yo!切克闹!
煎饼果子来一套!
一整套流程结束,
这一天才算开始。
午饭结束后,
天津的午茶时间即将开始,
这一顿喝的茶一定要浓,
得实实在在的“闷透”了才能喝,
“祖训”说这能助消化、提精神。
天津有句俗语:
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这句话中的“热茶”,
便是晚饭后的这一顿茶了。
正值秋冬季节,傍晚天色“擦黑儿”,
伴着胡同里卖萝卜小贩的吆喝声,
家里炉上的茶也泡透了,
一口萝卜配一口热茶,
过瘾、养生,又暖身。
天津人饮茶历史久远,清朝嘉庆年间,天津就已经是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了。
到了1888年,京津塘火车贯通,天津凭它优越的地理和便利的交通,发展成了北方的重要商业市场,茶叶也顺着便利的交通不断运到天津。
20世纪之初,各路茶商相继到此批发经营茶叶,各地茶叶逐渐汇集到了天津。
20世纪30年代,天津不断发展成了北方茶叶的集散地。当时在天津作为中转的茶叶,已经运到华北、东北、西北、山东和河南的一些地区了。
到了30~40年代,天津茶叶市场的年销量已经都达到了9~12万担。
作为帝都的邻居,
“隔壁老津”对茉莉花茶的喜爱丝毫不输老北京,
花茶的老字号代表之一正兴德便生于此。
天津的茶是极为重视传统的,
茶商们一直恪守着一个原则:
没有大的市场波动,切忌随意提价或降质。
所以去茶庄买茶时,
茶客们一般不说茶名,只提价格:
一句“来斤5块的”足矣。
天津人爱茶,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
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
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
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
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