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夫妻养蚂蚱 刷爆朋友圈

来源:东方头条编辑:中经财讯网2020-01-06 17:45:51分享
摘要:来源:桂林晚报夏季,张树春在养殖大棚内给蚂蚱们喂草。(张树春供图)近日,一则题为《牛鬼!全州这对夫妇在家乡养这种东西!》

来源:桂林晚报

夏季,张树春在养殖大棚内给蚂蚱们喂草。(张树春供图)

近日,一则题为《牛鬼!全州这对夫妇在家乡养这种东西!》的文章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该文章主要讲述了全州县蕉江瑶族乡的张树春、支小妹夫妇从北方引进蚂蚱养殖的事。

●夫妻养蚂蚱刷爆朋友圈

谈起为何会选择养殖蚂蚱,张树春说,这是他千挑万选后,才定下来的养殖品种。

1978年出生的张树春,成家后在外面打拼了十几年。2013年底,张树春决定回乡搞种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闻山东有人搞蚂蚱养殖,而且养得很不错。这个消息,让他很心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出特色。我想,养殖一些无任何污染的健康绿色食品肯定备受青睐!”

2014年,张树春自掏腰包去山东的一个蚂蚱养殖基地学技术。学习了半个月后,他带着30多斤北方蚂蚱的卵子回到了家乡。

转眼4年多的时间过去,张树春夫妇俩的蚂蚱养殖基地,在当地逐渐出了名,这几年吸引了很多本地人乃至外地游客的眼球。很多人前来参观、品尝绿色蚂蚱美食后,纷纷在微信朋友圈晒照片、晒体验。久而久之,张树春夫妇的蚂蚱基地,成了当地的特色养殖“名片”。

●小蚂蚱里有大学问

张树春告诉记者,其养殖的蚂蚱的生长周期是1.5个月左右,一年成熟4批,养殖期主要集中在气温较高的春季、夏季、秋季。

那么,究竟如何养殖呢?

张树春说,蚂蚱虽小,养殖起来却有大学问。这其中,他经历了不少艰难。2014年,当时南方的蚂蚱养殖规模很小,而北方的蚂蚱养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张树春以为把所学技术掌握了就行。没想到,由于南北的气候和湿度不同,生搬硬套北方的技术根本行不通,蚂蚱的死亡率非常高。后来,张树春细心研究蚱蜢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启用了大棚养殖。从此,蚂蚱的成活率才不断提高。

记者注意到,每个大棚约50平米。虽然外面因雾气大和下小雨的缘故很是湿滑,但是棚内的土地依然保持干燥。“蚱蜢就喜欢干净、干燥的生长环境。”张树春说,在这样干燥的养殖环境下,每个大棚一季的产量约为40—50斤蚱蜢,一年的产量达160—200斤。

在大棚之外,是一块块种着长草的田地。“这些草叫甜象草,它们就是蚱蜢的食物。”张树春说,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其养殖方式的绿色和环保。

●养蚂蚱养出幸福生活

在张树春不算宽敞的家中,摆着好几个冰箱,里面全是袋装的蚱蜢,个体大小都很均匀。

张树春说,养殖蚱蜢的目的,就是让这种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昆虫,成为大家餐桌上的一道绿色健康食品。张树春的妻子支小妹介绍:“蚂蚱油炸最好吃,夏天用植物油炸,冬天用猪油炸最好。”她说,油炸过后的蚂蚱,香味扑鼻,脆爽无比。张树春说,目前,他家出产的蚂蚱已经成广西众多餐馆预定的美食。

蚂蚱这一特色养殖,让张树春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如今张树春家从最初的5个大棚养殖规模,扩大到了44个大棚,年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

在张树春家的一个大棚下,停放着一辆崭新的越野车。张树春说,车子就是靠养蚂蚱换来的。养蚂蚱给他们一家带来了越来越好的生活,而他们夫妇俩,也会继续在特色养殖之路上继续探索。

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文小静 周晓艳

相关阅读

新闻总排行

图片新闻

本月排行

@copyright 2016 - 2020 http://www.fhcjwa.com/ 丰和财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