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救人黄衣男孩获救,当地近年多次发生地陷

来源:东方头条编辑:中经财讯网2020-01-15 12:44:04分享
摘要:公交站台旁,地面忽然塌陷,一辆公交车车头向下倾,栽在塌陷后形成的坑里。路旁一根挂着道路指示牌的白色杆子歪歪斜斜倒下来,砸

公交站台旁,地面忽然塌陷,一辆公交车车头向下倾,栽在塌陷后形成的坑里。路旁一根挂着道路指示牌的白色杆子歪歪斜斜倒下来,砸住公交车身。

这是1月13日发生在青海西宁街头的一幕。据官方通报,当天下午5时许,西宁市南大街长城医院门前发生一起路面地陷事故,正在行驶的一辆17路公交车陷进坑内。

目击此事的退役武警孙万红赶忙跑过去,伸手抓住一名遇险者就往上拉。事故发生几十秒钟后,二次塌陷发生了,坑里闪出火花、冒起黄烟。所幸,孙万红没有被坑内淤泥埋住,还救了个参与救援的黄衣男孩。

1月14日,记者从西宁市委宣传部外宣办获悉,截至当日22时10分,已有9名遇难者遗体被找到,仍有1人失联,另有17人受伤。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

公开资料及媒体报道显示,2014年至今,西宁市至少发生14起地面塌陷事故,其中7起发生在公交车站附近。针对此次事故原因、西宁市近年来地陷多发缘故,以及此次事故与此前事故有无关联等问题,新京报记者14日向西宁市委宣传部求证,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全文3965字 阅读约需8分钟

现场:救人黄衣男孩获救

孙万红向记者回忆,事发时,他外出买东西路过现场,看到地面塌陷之后有人在喊“救命”,于是赶忙跑了过去,看到坑里有人正扒着路基边缘,于是马上伸手,抓住对方试图往上拉。但在这时,二次塌陷发生了。

事发时的网络视频显示,地面首次塌陷后数十秒,二次塌陷发生,坑洞面积扩大。坑边几名参与救人的民众落入坑洞中。央视报道称,坑洞的直径达十几米,比挖掘机高度还要深。

当时参与救援的还有一名身着黄色衣服的男孩。事发后,他的状况如何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一段网络视频显示,男孩先是抱起一名婴儿,放在离塌陷现场较远的路面上,随后折回坑边继续参与救援。

二次坍塌发生后,这名男孩亦落入坑中。孙万红“一把将他抱了过来”。

一名事故现场附近的商户老板表示,事发后,他找出铁锤和两根绳子跑到现场,先把车里人拉出,随后再拉坑里的人,“我拉上来五六个,坑下面还有人在摆手”。

一名目击者称,事发时正值下班高峰,该路段车流密集。她看到坠落坑中的就有五、六个人。有路面上的群众尝试去拉坑洞里的被困者,但因距离较远,没有成功。随后,救援人员往洞中扔绳子,让洞中的人拉着绳子往上走。

孙万红说,后来两人都获救送医治疗,孙万红被诊断为腰椎骨折。他曾向医生询问黄衣男孩伤情,得到的答复是男孩并无大碍。

1月14日下午,青海省红十字医院宣传科一位工作人员称,救人男孩救的是他弟弟和母亲。当时,被他抱到道路里侧的婴儿是他弟弟,婴儿已安全获救。而他的母亲当时落入坑内,目前仍处于失联状态。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这名男孩“身上只有一些擦伤,并不严重”。

西宁市委宣传部1月14日下午向新京报记者证实,这名黄衣男孩已被救出,但官方未透露其具体伤情及个人信息。宣传部一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孩子心理受创,目前不适宜打扰。”

西宁地陷瞬间8岁男童救起弟弟后坠入坑中 医院:他母亲仍失联

救援:坠坑公交车已被吊出,扩大坑洞寻找失联者

1月14日凌晨1时许,记者在塌陷现场看到,现场坑洞长约20米,宽约10米,坑洞中多条管道断裂。一台挖掘机正在坑洞中挖掘,一名消防员腰缠安全绳索后,随着挖掘机进入坑洞下方。

事发坑洞位于一条四车道的马路上,距离坑洞十米有医院、超市和银行。由于凌晨灯光昏暗,空中有无人机对准坑洞进行照明。

据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消息,事故发生后,西宁消防救援支队6个中队出动19辆消防车、92名指战员赶赴现场,连夜在塌陷坑底搜寻失联人员。

据央视新闻报道,事故救援分为三个阶段:救护车、消防进行第一梯队救援,将坑洞当中的市民和公交车乘客救出,送往医院救治;吊车将陷入坑洞中的公交车吊上来,在公交车中未发现失踪人员;使用挖掘机和渣土车扩大坑洞,寻找失踪人员。目前公交车已被吊出。

1月14日22时许,记者从西宁市委宣传部外宣办获悉,截至14日22时10分,此次事故的10名失联者中,已经找到9名遇难者遗体,另有1人失联。此外,伤者人数更新为17人。

据介绍,17名伤员均由青海省红十字医院统一救治。其中收住入院16名,门诊治疗1名。住院伤员中,1名因腰椎骨折需择期进行手术,其余15名伤员均为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目前,所有伤员病情平稳,均无生命危险。

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1月14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该部已派工作组赶赴西宁路面塌陷现场,指导事故处置及原因调查,并督促有关方面针对近期城市地面塌陷多发的情况,研究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

追访:六年来西宁发生至少14起地陷

1月14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常务秘书长刘会忠对记者分析称,现场视频中的水管是供水管道,管线老化、泄漏引起土壤流失并形成空洞,或为造成此次西宁路面塌陷事故的主要原因。

刘会忠告诉记者,常见的道路塌陷原因共有三种:其一是地质结构特点遇到特定气候等情况所引发的自然原因;其二是大型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人为外力扰动,其三是管线老化引起的次生灾害。

具体到西宁此次塌陷事故,刘会忠分析称,由管线老化引起的次生灾害或为造成此次西宁路面塌陷事故的主要原因。

刘会忠判断,一方面,从地质结构来看,西北地区多粉末状的湿陷性黄土,一经水流冲刷很容易流失,形成空洞;另一方面,从现场视频可以判断,供水管道已明显发生断裂。“视频中不断涌出水流的管道离地面很近,且为金属材质,可以判断是供水管道。当供水或排水管道泄漏很容易引起土壤流失,形成空洞,最终造成路面塌陷。”他表示,导致一场事故的发生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量,权威事故原因还要等待官方调查后才能知晓。

记者检索公开资料发现,西宁市区近年来发生至少14 起路面塌陷事故。

西宁市政府官网信息显示,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西宁市区有9起有关路面或道路塌陷事件获得官方回复,相关部门对塌陷区域均采取了整改修复和回填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事件中有4起发生在公交车站附近,分别位于共和路东侧省医院公交车站、昆仑西路西山一巷巷口公交车站右侧,以及果洛路公交车站、青海大学路的岔路口公交车站处。2014年7月8日,昆仑西路西山一巷巷口公交车站右侧发生的路面塌陷,还导致抢险车辆被困。

此后,西宁市区内的路面塌陷事故依然时有发生。

2016年9月12日《西宁晚报》报道,西宁市排水公司工作人员巡查至西关大街与黄河路十字路口一公交车站时,发现一辆公交车的左侧后轮陷入了一个深约两米深坑中,经过排查发现是排水管网因老化出现了破损导致路面塌陷。

青海新闻网报道,2017年2月12日上午,西宁市城中区南山路公交站点西侧人行道塌陷,出现一个深约两米,面积约十平方米的大坑,相关部门赶到现场处理。

2018年8月15日,西宁市南山路鸣翠柳山庄门前的马路塌陷,出现一个直径一米左右大洞,洞深30厘米,周围一百平方米范围内路面也有凹陷痕迹,此事经给水部门排查确定为降水导致。

公开报道显示,上述事件中,相关部门回复塌陷原因各不相同,包括地下水管破裂、降水影响等。

此次事件发生前,公开报道中西宁市最近一次地面塌陷,发生在2019年6月10日。据当地媒体《西海都市报》报道,西宁市兴海路与黄河路十字路口一处斑马线路面当日发生塌陷,形成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坑。事发后,城西区市政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抓紧时间排查、维护。

此次事故原因是什么?西宁市为何近年来地面塌陷多发?2014年至2017年间6起发生在公交车站附近的地陷事故,与此次地陷事故是否存在关联?针对上述问题,新京报记者14日向西宁市委宣传部求证,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专家:近年来路面塌陷事故有增多之势,应以预防为主

1月14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小民表示,事故发生后,现场动用应急救援车辆30余辆,应急救援、公安等部门1000余人参与救援。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对此,刘会忠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面对此类问题,都是由应急管理局牵头处理,在各个地区并没有统一的责任单位。“这是因为道路塌陷涉及的部门比较综合。道路塌陷后,道路本身归交通部管,内部管线中,市政管线、通信管道、电力管线等都有不同的部门负责。”

但据刘会忠观察,从2013年起,路面塌陷开始被集中报道,率先暴露问题的部分地区已经有更完善的管理、防治措施。

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一路段发生塌陷,事故致5人遇难。

同年8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深圳市地面坍塌事故防范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宣布成立深圳市地面坍塌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水务局、城管局、法制办、应急办、轨道办、工务署、档案局、地质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地铁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深圳市地面坍塌事故防治工作。

北京也开始对道路事故采取预防措施。2013年7月,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在官网发布《北京市地下管线周边土体病害检测项目管理指南印发试行》,次年4月,市政市容委召开2013年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检测成果通报会,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结合检测成果深入分析,查找问题,依职责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预防地下管线事故和道路事故发生。

据刘会忠观察,近年来,路面塌陷事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根据北京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研究中心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共同发布的《2018年10月-2019年9月全国地下管线事故分析报告》,2018年10月-2019年9月,公开新闻中可收集到的全国地面塌陷事故共142起。

刘会忠认为,“中国第一批市政管道于1979年后集中埋入地下,随着地下基础设施的老化和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增多,道路塌陷事故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不应该只是遇到事故再应急,而应该学习好的经验,采取预防为主的态度。”

相关阅读

新闻总排行

图片新闻

本月排行

@copyright 2016 - 2020 http://www.fhcjwa.com/ 丰和财经网 版权所有